织机洞位于荥阳市城南20公里的王宗店村北约1公里,1985年初在文物普查中被发现,1990年开始由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进行发掘。“织机洞遗址文化层堆积达24米以上,可以分为五大段24层,出土了新石器时代、仰韶及裴李岗文化遗物、动物化石和石制品,其中石器中有大量的刮削器、尖状器、石锥、砍砸器、雕刻器、石锤等。”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张松林介绍说,“织机洞洞穴遗址经中科院地质研究所专家考察确定,其上部第4层为距今10万年的埋藏土;其下的20米堆积层应早于10万年。织机洞洞穴遗址的发现和发掘,不仅为旧石器考古提供了珍贵资料,而且为豫中地区人类学研究提供了珍贵资料。”北京大学的王幼平教授经过现场考察、研究后也认为,织机洞是近年来河南旧石器大考古的重要发现之一,其地层堆积之厚、文化遗迹、遗物之丰富程度仅次于中国猿人遗址,可以说它是继北京周口店之后旧石器洞穴遗址的重大发现。同时,一个洞穴遗址内既有旧石器时代文化,又有新石器时代早中期文化,在中国也是发现。由于织机洞内出土的丰富的烧火痕迹、石制品和动物骨骼化石在研究古人类方面有很大的价值,在考古界还被誉为“河南洞”。为“现代人”起源提供证据现代人究竟起源何处是目前古人类热点问题之一,而就现代人起源来看,中国还缺乏距今10万至5万年的材料,织机洞遗址中正好包含这个时段的文物。“近几年来,西方人类学家在世界各地采集100多位妇女的遗传基因,检测提出现代人是南非人的后裔这一理论学说,但织机洞遗址却对多起源学说有着积极作用。”王幼平告诉记者,织机洞遗址出土的文物弥补了“中国人的发展是连贯的”这一观点证据不足的缺憾,它为中国人类是从中国早的猿人发展而来的观点提供了有力的证据。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张森水教授也肯定织机洞遗址的考古价值。他认为,织机洞地理位置处于中国的中部,从文化交流角度看,它具有重要的地位。张森水说:“织机洞是中国北方地区目前发现的规模、遗存丰富的2万到10万年间古人类居住的洞穴遗址,从出土的旧石器和相关遗存观察,其文化面貌传承性明显,是中国猿人文化的继承者和连续发展的结果。”“织机洞晚于周口店中国猿人文化和大荔人石制组合,又早于南阳小空山组合,这表明它具有旧石器文化南北交流甚至于哺乳类南北迁徙的‘驿站’作用。”张松林认为,“进一步研究会对旧石器文化交流问题做出重要的贡献。”价值难以估算就目前织机洞遗址挖掘、研究情况来看,它已具有极大的考古价值,下一步挖掘情况如何,考古界和普通市民都关注。王幼平告诉记者,织机洞遗址目前还有50%以上的部分没有挖掘,下一步会有什么文物出土,难以预料。张森水等专家认为由于目前在遗址中没有发现人类化石,还不能对织机洞远古居民作出判断,“荥阳人”的说法还不能成立。目前,织机洞遗址的考古工作还在进行中,“下一步要做的是把出土的几千件文物好好研究,总结已完成的工作,再考虑如何进一步挖掘。”张森水说,“将来的挖掘有着更重大的意义。”织机洞的传说在荥阳市崔庙乡王宗店村,几乎每个村民都熟悉织机洞的传说。据村民讲,不知在哪个年代,一个名叫王增的人从小放羊。一天他经过织机洞时,听到山洞内有织布机的声音,就跑进去,看到一个仙女正在织布。王增就问:“你在织什么?”仙女回答是给他织蟒袍。回到家后,王增把遇到仙女的事情告诉了母亲。母亲感觉到王增是一个当官的材料,就不再让他放羊,为他出资在王宗店开了一个饭店,闲暇时让他学习。几年后,王增进京赶考取得功名。但他却嫌弃母亲,进京做官也不准备带她同去。王母听说后,悲愤地上吊自杀了,王增很快也得到了报应。白天,一道闪电划过天空,一声炸雷把王增炸得身首分家,头被抛到织机洞对面的穿梭洞处,身子被扔到织机洞旁边的一个山头上,织机洞的名字也由此产生。这当然是当地人编造出来的故事,但也可以从一个侧面说明,附近的居民很久以前就对织机洞产生了一种神秘感和敬畏感,有些村民遇到什么事总要到这儿拜一拜。这种敬畏感还一直延续到了现在。
历史文化
织机洞位于荥阳市城南20公里的王宗店村北约1公里,1985年初在文物普查中被发现,1990年开始由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进行发掘。“织机洞遗址文化层堆积达24米以上,可以分为五大段24层,出土了新石器时代、仰韶及裴李岗文化遗物、动物化石和石制品,其中石器中有大量的刮削器、尖状器、石锥、砍砸器、雕刻器、石锤等。”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张松林介绍说,“织机洞洞穴遗址经中科院地质研究所专家考察确定,其上部第4层为距今10万年的埋藏土;其下的20米堆积层应早于10万年。织机洞洞穴遗址的发现和发掘,不仅为旧石器考古提供了珍贵资料,而且为豫中地区人类学研究提供了珍贵资料。”北京大学的王幼平教授经过现场考察、研究后也认为,织机洞是近年来河南旧石器大考古的重要发现之一,其地层堆积之厚、文化遗迹、遗物之丰富程度仅次于中国猿人遗址,可以说它是继北京周口店之后旧石器洞穴遗址的重大发现。同时,一个洞穴遗址内既有旧石器时代文化,又有新石器时代早中期文化,在中国也是发现。由于织机洞内出土的丰富的烧火痕迹、石制品和动物骨骼化石在研究古人类方面有很大的价值,在考古界还被誉为“河南洞”。为“现代人”起源提供证据现代人究竟起源何处是目前古人类热点问题之一,而就现代人起源来看,中国还缺乏距今10万至5万年的材料,织机洞遗址中正好包含这个时段的文物。“近几年来,西方人类学家在世界各地采集100多位妇女的遗传基因,检测提出现代人是南非人的后裔这一理论学说,但织机洞遗址却对多起源学说有着积极作用。”王幼平告诉记者,织机洞遗址出土的文物弥补了“中国人的发展是连贯的”这一观点证据不足的缺憾,它为中国人类是从中国早的猿人发展而来的观点提供了有力的证据。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张森水教授也肯定织机洞遗址的考古价值。他认为,织机洞地理位置处于中国的中部,从文化交流角度看,它具有重要的地位。张森水说:“织机洞是中国北方地区目前发现的规模、遗存丰富的2万到10万年间古人类居住的洞穴遗址,从出土的旧石器和相关遗存观察,其文化面貌传承性明显,是中国猿人文化的继承者和连续发展的结果。”“织机洞晚于周口店中国猿人文化和大荔人石制组合,又早于南阳小空山组合,这表明它具有旧石器文化南北交流甚至于哺乳类南北迁徙的‘驿站’作用。”张松林认为,“进一步研究会对旧石器文化交流问题做出重要的贡献。”价值难以估算就目前织机洞遗址挖掘、研究情况来看,它已具有极大的考古价值,下一步挖掘情况如何,考古界和普通市民都关注。王幼平告诉记者,织机洞遗址目前还有50%以上的部分没有挖掘,下一步会有什么文物出土,难以预料。张森水等专家认为由于目前在遗址中没有发现人类化石,还不能对织机洞远古居民作出判断,“荥阳人”的说法还不能成立。目前,织机洞遗址的考古工作还在进行中,“下一步要做的是把出土的几千件文物好好研究,总结已完成的工作,再考虑如何进一步挖掘。”张森水说,“将来的挖掘有着更重大的意义。”织机洞的传说在荥阳市崔庙乡王宗店村,几乎每个村民都熟悉织机洞的传说。据村民讲,不知在哪个年代,一个名叫王增的人从小放羊。一天他经过织机洞时,听到山洞内有织布机的声音,就跑进去,看到一个仙女正在织布。王增就问:“你在织什么?”仙女回答是给他织蟒袍。回到家后,王增把遇到仙女的事情告诉了母亲。母亲感觉到王增是一个当官的材料,就不再让他放羊,为他出资在王宗店开了一个饭店,闲暇时让他学习。几年后,王增进京赶考取得功名。但他却嫌弃母亲,进京做官也不准备带她同去。王母听说后,悲愤地上吊自杀了,王增很快也得到了报应。白天,一道闪电划过天空,一声炸雷把王增炸得身首分家,头被抛到织机洞对面的穿梭洞处,身子被扔到织机洞旁边的一个山头上,织机洞的名字也由此产生。这当然是当地人编造出来的故事,但也可以从一个侧面说明,附近的居民很久以前就对织机洞产生了一种神秘感和敬畏感,有些村民遇到什么事总要到这儿拜一拜。这种敬畏感还一直延续到了现在。
风土人情
忌随身携带重要文件或贵重物品。谨防失密、失窃,造成不应有的严重损失。
--------------------------------------------------------------------------------------
旺季门票:30元
--------------------------------------------------------------------------------------
开放:7:30-19:00
-------------------------------------------------------------------------------------- |